按摩中脘穴位的作用

按摩中脘穴位的作用 按摩中脘穴位的好處 按摩中脘穴位的功效

  別名:上紀穴,胃脘穴,大倉穴,太倉穴,胃管穴,三管穴,中管穴,中碗穴。

  穴義:任脈的地部經水由此向下而行。

  名解:(1)中脘。中,指本穴相對于上脘穴、下脘穴二穴而為中也。脘,空腔也。該穴名意指任有脈的地部經水由此向下而行。本穴物質為任脈上部經脈的下行經水,至本穴后,經水繼續向下而行,如流入任脈下部的巨大空腔,故名。中管、中碗名意與中脘同,碗通脘。

  (2)上紀。上,上部也。紀,綱紀之意。上紀名意指本穴對胸腹體表的氣血有抓總提綱的作用。本穴物質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,在本穴為先聚集后下行,本穴如有對胸腹體表氣血抓總提綱的作用,故名上紀。

  (3)胃脘。胃,胃腑也。脘,空腔也。胃脘名意指本穴氣血直接作用于胃腑。本穴氣血為地部經水,性溫,與胃經氣血同性,可直接調控胃腑氣血的陰陽虛實,故名胃脘。胃管名意與胃脘同,管通脘。

  (4)大倉。大,與小相對,大也。倉,倉庫也。大倉名意指本穴為地部經水匯聚的大倉庫。理同中脘名解。太倉名意與大倉同。

  (5)三管。三,指手太陽小腸經、手少陽三焦經、足陽明胃經三經也。管,孔也。三管名意指手太陽手少陽足陽明三經的冷降之水皆由本穴聚集下流。

  (6)手太陽手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。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,它不光來自于任脈上部經脈的冷降之水,還有手太陽手少陽足陽明三經的冷降水液,故為手太陽手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。

  取穴方法:位于人體上腹部,前正中線上,當臍中上4寸。

  解剖:在腹白線上,深部為胃幽門部;有腹壁上動、靜脈;布有第七、八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。

  主治疾病:胃脘痛,腹脹,嘔吐,呃逆,翻胃,吞酸,納呆,食不化,疳積,膨脹,黃疸,腸鳴,泄利,便秘,便血,脅下堅痛,虛勞吐血,哮喘,頭痛,失眠,驚悸,怔忡,臟躁,癲狂,癇證,尸厥,驚風,產后血暈。

  氣血特征: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。

  運行規律:循任脈下行。

  功能作用:聚集及傳導地部水液。

  治法:寒則補之留針或多灸,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。

  配伍:配百會穴、足三里穴、神門穴治失眠、臟躁;配膻中穴、天突穴、豐隆穴治哮喘;配梁丘穴、下巨虛穴治急性胃腸炎;配肝俞穴、太沖穴、三陰交穴、公孫穴治療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;配上脘穴、梁門穴(電針20分鐘)治膽道蛔蟲癥;配陽池穴、胞門、子宮穴(針灸并用),治腰痛痛經月經不調(子宮不正);配氣海穴、足三里穴、內關穴、百會穴治胃下垂。

  刺灸法:直刺0.5~1寸;可灸。

  附注:胃經募穴,八會穴之腑會,手太陽、少陽、足陽明、任脈之會。中脘穴 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。

(責任編輯:吳紫蝶)

快速連結:經絡穴位點點讚

TT1585VCDFCDE


順產需開十指會有多大按摩氣舍穴位的作用豬蹄+黑豆 不出半月 膝蓋積液疼痛消了 滑膜炎也溜走了!背胛中間穴位置 背胛中間穴痛 - 穴道按摩與穴位引導經絡功效圖解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62e9d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